01、谁是善知识 02、学佛应依何等法 《圆觉经略说》第10章 普觉菩萨

普觉菩萨
编者按:#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2012年9月2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省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圆觉经》是了义经,这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而且经文文字优美,读来真是一大享受。
01、谁是善知识 02、学佛应依何等法 《圆觉经略说》第10章 普觉菩萨
01、谁是善知识
本章讲述了以下五个内容:
谁是善知识
学佛应依何等法
行何等行
除去何病
如何发心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净诸业障菩萨之后,就是普觉菩萨;业障清净之后,就悟道了。《圆觉经》里菩萨出场的顺序就告诉了我们修行的方法。原文不再重复解释了。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普觉菩萨提什么要求呢?佛在前面说过必须把贪嗔痴慢疑拿光了以后,才可以修行,才可以学禅。但是,真正学禅还有许多岔路。所以,普觉菩萨请求佛说禅病有那些?也就是所谓的“走火入魔”。希望后世的修行人不会走入岔路,此心此意空荡荡,了无挂碍,得到真正的平安。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接下来是申诉理由。普觉菩萨说佛啊!将来末世的众生,离开佛的时代越来越远,圣贤菩萨们都不容易被发现,旁门左道和邪魔歪道越来越多,使得想要学佛的人不知“求何等人?”学佛要依善知识,那个是善知识呢?“依何等法?”是修止观好呢?还是参禅好呢?还是修密法好呢?还是学唯识对呢?持戒,持那一种戒?菩萨戒?比丘戒?菩提心戒?“除去何病?”修习禅定会有那些病?“云何发心?”发心并不是出钱,发心是发菩提心、道心,菩提心的用是大悲行,菩提心的体是觉悟。发心非常重要,学佛修道没有起大悲心,想要成就,那是不可能的。就我所知,一般学佛的人都是自私的,都没有真发心。
想想我们学佛,“求何等人?”那一个是善知识?你分得出来吗?“依何等法?”你知道吗?“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都不知道。所以,普觉菩萨称为群盲,一群瞎子,然后,瞎子牵瞎子,以盲引盲,结果,都掉入水沟里去了。众生就是这么可怜,所以,普觉菩萨心生慈悲,希望佛指示一条大道,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是求佛说法的礼仪。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此时,佛告诉普觉菩萨说:好的,好的,你们能够询问如何成就佛道的修行方法,给予末世一切众生智慧之眼,不再盲目修行,使一切众生得成圣道。你现在好好注意听,我来为你们说。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此时普觉菩萨听了非常高兴,以及其他大众均默然而听。
02、学佛应依何等法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善男子,末世的众生“将发大心”。什么是大心呢?菩提心,菩萨心又名大心,换句话说,发大心的人就是菩萨,唯有菩萨才有资格称得上大心众生,大心就是抱大希望,打大妄想,在这里的大希望、大妄想是什么呢?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那么,如何成就正等正觉呢?首先第一步就是求善知识,那一个是善知识呢?接下来《圆觉经》在此描述了一个善知识的榜样。“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正知很难,什么叫正知?我们晓得佛有十个名号,其中有一个叫正遍知,不但是正知,而且是遍知,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才真叫作博士,这也是儒家所标榜的儒者——“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正见则更难了,正见是见道,证得菩提了,不只是见出世法,同时,也见世间法。
那一位是正知正见的人?你看得出来吗?你分辨得出来吗?分辩不出,怎么办?佛说“心不住相”,心不住相,这可难了。我们每一个人都住相,出家人是出家相,我是在家相,男人是男相,女人是女相,当教授有文质彬彬的书生相,当军人有威武相,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不同的相,学佛修道的人最容易住相了,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就是住相,你学庙里菩萨低眉闭眼的样子,住相了。注意!要“心不住相”,心不被外形所限制住。
第二,这位善知识不走小路,不着声闻缘觉境界,声闻是小乘道罗汉境界,缘觉是独觉佛,也叫辟支佛,属中乘道;唯有走大乘道才有资格称善知识。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走大乘道的善知识,你不容易看得出来,因为他与一般人一样在尘劳烦恼中。但是,他的心却在清净中,这就是佛教的标志莲花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
“示有诸过,赞叹梵行”善知识并不是没有毛病,甚至比一般人更多。但是,你仔细探究他的行为,他的戒律清严,“赞叹梵行”,梵行就是清净之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教导众生讲究人格修养,守规矩,守戒律。“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找到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大彻大悟。研究这一段可参考“维摩诘经”。
附 《圆觉经略说》目录
缘起
01、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02、大经之真伪 03、佛陀多罗传 04、佛经翻译在中国 05、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06、《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第01章 文殊师利菩萨
01、什么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02、如何发起清净心 03、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处 04、如何不堕入邪见 05、什么是无明 06、什么是空 07、无明妄想如何断
第02章 普贤菩萨
01、初见本性如何起修 02、如何以幻还修于幻 03、一切皆幻谁来修行 04、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
第03章 普眼菩萨
01、如何正思惟修 02、如何住持 03、修行的程序如何 04、如何才能开悟
第04章 金刚藏菩萨
01、众生本来是佛,为何生起无明 02、无明众生本有,何故复说本来成佛 03、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04、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吗
第05章 弥勒菩萨
01、轮回的根本是什么 02、如何了脱生死,跳出轮回 03、成佛有哪二障 04、修佛菩提有几等差别 05、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第06章 清净慧菩萨
01、一切众生和诸菩萨如来所悟得的道有无差别 02、成佛是什么境界 03、什么是般若 04、什么是涅槃?05、什么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第07章 威德自在菩萨
01、成佛渐修的法门如何 02、修行人一共有几种 03、如何修止 04、如何修观 05、如何定慧等持 06、如何修禅那
第08章 辨音菩萨
01、成佛之道有几种修行方法 02、修止、修观、修禅那如何搭配 0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第09章 净诸业障菩萨
01、本性清净因何染污 02、什么是我相 03、什么是人相 04、什么是众生相 05、什么是寿者相 06、如何做到法解脱
第10章 普觉菩萨
01、谁是善知识 02、学佛应依何等法 03、行何等行 04、除去何病 05、如何发心
第11章 圆觉菩萨
01、如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02、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03、可以随便闭关吗 04、为何要忏悔罪业
第12章 贤善首菩萨
01、此经叫什么名字 02、如何奉持 03、修习此经有何功德 04、谁来护持此经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santmat 最了义实修法门